服务热线:

13935401610
13194341999

新闻动态

您当前的位置:首页>新闻动态>我国焦化行业的历史发展概况点击进来了解一下!

我国焦化行业的历史发展概况点击进来了解一下!

  小伙伴儿们,大家好,经过将近一个月的时间,我们又见面了,不知道大家在八月份工作有没有新的进程,学习有没有新的收获,生活有没有上个月丰富呢?八月末了,气温也在逐渐变得清爽起来,没有盛夏那么炎热了,那么是不是有心思来进行一下学习了呢?今天山西铸造焦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是关于我国焦化行业的发展历史,大家快来一起学习吧~

  焦化行业是以煤炭为原料进行能源转换的产业,早在1898年,我国在江西萍乡煤矿和河北唐山开滦煤矿已有工业规模的焦炉生产,仅比1881年德国建设投产的世界第一座回收化学产品的焦炉晚17年。到1916年,我国焦炭产量达到26.6万吨。第一次世界大战后,我国在鞍山、本溪、石家庄等地开始建设可回收化工产品的现代焦炉。

  20世纪三四十年代,在我国东北的鞍山、吉林、大连和本溪,华北的北平石景山铁厂,山西太原西北炼钢厂,上海吴凇煤气厂,重庆大渡口钢铁厂,山西长治枣臻村,陕北延安等地建成一批不同规模的炼焦炉并先后投产。同时还在云南省平浪、宣威等地和四川省威远、南桐等地采用成堆干馏法生产焦炭,供炼铁和铸造用。

  到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前,我国曾先后建成各种现代焦炉共28座,总设计焦炭产能约为510万吨/年。由于长期战争的破坏,只有鞍山、太原、石家庄等地区少数企业的部分焦炉维持生产,1949年全国焦炭产量仅为52.5万吨。

  新中国成立时,百业待兴,随着钢铁工业的大力发展,我国炼焦工业开始加快发展,引进了前苏联的炼焦技术与焦炉管理经验。在鞍钢建设了苏联设计的ITBP型和ITK型焦炉;1952年,在北京钢铁工业试验所(冶金工业部钢铁研究总院前身)成立煤焦研究室;在鞍山黑色冶金设计院内设置炼焦专业设计室;1955年,成立冶金工业部焦化工业热工站,负责焦炉砌筑施工的技术监督、焦炉烘炉、焦炉开工和焦炉热工调整工作;1958年建立鞍山焦化耐火材料设计研究院。

  从“一五”时期炼焦工业的恢复和新建,到引进前苏联的炼焦技术与焦炉管理经验,鞍钢建设前苏联设计的ITBP型和ITK型焦炉;武汉、包头、马鞍山、湘潭、重庆、宣化等6个大中型钢铁联合企业内的炼焦厂和北京、上海两地的大型炼焦厂建设投产;重视焦化生产环境保护、污水处理,1970年第一套工业规模的污水生物化学处理装置建成投产。

  1965年,我国自行设计的5.5m大容积焦炉首先在攀钢开始建设,1970年6月1#焦炉顺利投产,2#、3#、4#焦炉也相继在1971年、1972年、1973年投产,为中国焦炉大型化建设生产迈出了可喜的第一步。为充分利用弱黏结性气煤资源,北台钢铁厂、淮南化工厂、镇江焦化厂捣固焦炉开发建设等,到1978年,全国焦炭产量为4690万吨。

  1978年12月,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胜利召开,开启了中国改革开放发展的新时期。40年来,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,钢铁冶金、化工、有色、机械制造等行业的巨大市场需求,强力地推动了我国焦化行业的快速发展。

  截止到2017年底,全国焦化生产企业470多家,焦炭总产能6.5亿吨,其中常规焦炉产能近5.6亿吨,半焦半焦(兰炭)产能7000万吨(个别电石、铁合金企业自用半焦半焦(兰炭)生产能力未统计在全国焦炭产能中),热回收焦炉产能1900万吨。根据国家统计局和中国炼焦行业协会统计数据,山西省、河北省产能超过1亿吨,山东省、陕西省、内蒙古自治区产能超过5000万吨。半焦半焦(兰炭)生产主要集中在陕西、内蒙、宁夏、山西及新疆等地区,热回收焦炉主要在山西、山东等地区。

  与此同时,焦化行业焦炉煤气制甲醇总能力达到1300万吨左右;煤焦油加工总能力达到2300万吨左右;苯加氢精制总能力达到600万吨左右;建成干熄焦装置200多套,总处理总能力达到2.6万吨/小时,其中独立焦化企业已建成干熄焦装置60多套;焦炉煤气制天然气取得历史性突破,有40余套装置投产运行、能力达50多亿立方米/年。

  以上就是山西铸造焦小编关于我国焦化行业的发展历史概况了,大家是否有耐心把它看完呢?希望这些历史可以给大家带来生活中还有工作中的启发,2022年过去大半了,大家如果有没有实现的目标就要努力了。无论顺境还是逆境,希望大家都是不被打败的生活勇士,今天的内容就到这里了,我们下期再见吧~